彩 调
本地习称“调子”,流行于乡村,昔日剧目多有淫秽、粗鄙、迷信内容,民国年间县政府亦明令禁而不止,常在偏僻村落演出。调班系喜爱调子的农民自由组合,以男扮女旦为主,间或亦有妇女扮演,呼为“调婆子”。解放后,更新内容,彩调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剧种之一。农村各业余剧团,纷纷排演节目,如
庙头、
东山、
凤凰等乡业余剧团,都曾多次以彩调形式演出。
木偶剧
(一)独脚班。单人演出,装置布幔小舞台,高2米,演员两手提举木偶,两足敲打锣鼓,口念道白,兼吹拟声口哨,多系微型布袋木偶,串乡走街,与人作祈神禳福演出。(二)木偶戏班。演员、乐队一般7~9人,布幔舞台,宽达6平方米。杖头木偶。雕塑有祁(桂) 剧各种行当头像,用祁(桂)剧形式演出。戏班多来自湖南,也有本地木偶剧艺人组班演出。1980年,
大西江木偶剧团曾演出《拦马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