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全州志 > 第二十五卷 文化
站内搜索:

第一节 桂剧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桂剧何时流入境内,尚无文献可考。桂剧的产生系源于北而流于南,戏剧家欧阳予倩认为:“桂剧的底子是徽班戏,以后又与祁阳戏结合成了现在的形式。无论从声腔、剧目、表演等方面讲,都是可信的……”(见所著《百花齐放中的桂剧》一文)。县内城乡较大的祠堂、庙宇和会馆,在清代中叶都建有戏台,为民间欣赏表演艺术的主要场地。农村于丰年农闲临时搭台演出,晚间以松明、篝火照明、日夜两场,演出不辍。至解放前全县城乡有固定戏台共20座。其中县城有7座;江东庙戏台(已毁。庙址在今建设街东段,已改建为建设完小) 、五通庙戏台(已毁。庙址在今建设街中段,已改建民房) 、关岳庙戏台(已毁。庙址在今建设街十字街口) 、江西会馆戏台(民初焚毁。原址在今民主街西段,已改建为城关完小)、柴侯祠戏台(已毁。在民主街西段,今城郊粮所内) 、湖南会馆戏台(已毁。在今和平街东段,县办袜厂内) 、扬泗庙戏台(已毁。在今和平街西段,已改建为工厂)。乡镇有13座:绍水镇塘口村四甲祠戏台(今存)、龙水镇龙水村九郎大王庙戏台(已毁)、大西江镇锦塘村公所四板桥村精忠祠戏台(今存。并由村民集资修葺一新) 、安和乡观音堂戏台(已毁) 、石塘镇乐中街“三江团”戏台(已毁)、庙头镇武圣宫戏台(已毁)、庙头镇柳浦村戏台(已毁)、朝南乡朝南村戏台(已毁)、两河乡田美村祠堂戏台(已毁)、两河乡大田村庙宇戏台(已毁)、文桥镇江头村戏台(已毁)、才湾镇田心铺戏台(已毁)、凤凰乡麻市临江古庙戏台(已毁)。
科 班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全州所辖西延分州油榨坪(今资源县中峰乡),首建“秀”字科班,为广西桂剧最早的科班之一。学员有刘秀娥(生行)、于秀琪(净行)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在州城成立“南”字科班。学员有南玉(旦行)等人。民国4年(1915年),在县属西延油榨坪(今资源县中峰乡)王氏宗祠,开办共有男女学员50余人的“桂全”科班。创办人粟银甫(一名粟三),教师有粟文廷、于秀琪、周宝瑞等。出科后较有成就的学员有净角桂茂、桂寿;丑角桂高;生角桂龙;旦角桂香、桂美等。诸人常在县内及湖南武冈、新宁等地演出。颇获好评。民国8年(1919),水头村(今属绍水镇)人赵兴垣在乐家园村开办“会芳园”科班,有男女学员共60多人。聘有教师黄槐玉(主教生行)、李福龙(主教净行)、刘安凤(主教旦行)等。出科后较有成就的有旦角粟芳玉(因受聘身价月薪达八百吊铜钱,故外号“八百吊”),生角何芳深、熊芳槐、王芳柏,丑角邓芳桐、刘芳瑶 (即刘万春,别号“七岁红”,解放后曾在电影舞台艺术片《拾玉镯》中饰演媒婆)等。9年,县人邓卓臣在枧头村(今属枧塘乡)开办“清湘梨园”科班。有男女学员60余人,毕业出科者共44人。教师有蒋再仁(教生行)、周宝瑞(教净行)、艾喜仁(教旦行)、艾南德(教丑行)等,均系湘省祁剧老艺人。出科后较有成就的演员有净角郑清雄、庾清龙、庾清彪,小生唐清兰,须生唐清云,丑角庾清福等。其中净角郑清雄(全州人) ,在湘南桂北,享有盛名。13年,县人阎介等在麻市阎家老村(今属凤凰乡)开办“世景园”科班,有男女学员60余人,教师全是湘籍祁剧艺人,有王官华(教生行)、罗桂玉(教旦行)、蒋再行(教净行)等。出科后较有成就的学员有马玉珂、蒋玉勇、阎玉亮、玉赛宝、玉戒指等。其中文武小生马玉珂(全州县籍),驰名湘桂边境。15年,县人唐春城在庙头街(今庙头镇) 开办“连城”科班,学员多系湘籍,县籍只有6人。出科后以生角田连禄(湖南东安人)艺名最盛,观众称其为祁剧界“五虎将”之一。解放后科班停止开办。1961年,全州县桂剧团曾举办了1个桂剧训练班, 有男女学员30余人。学员结业后较有成就的有生角唐茂盛,净角唐存辉,现仍为剧团骨干演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