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全州志 > 第二十八卷 医药卫生
站内搜索:

第二节 防疫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流行性脑脊髓炎
1953年一区、三区、城关区发生流脑。年发病104例,死亡6例。1959年县内局部地区流仔, 年发病34例,死亡9例。1967年1月流脑流行全县13个区镇,全年发病2712例,死亡257例。3月是流行高峰,全月发病1088例,占年发病人数的40.12%,死亡97例。这次流脑流行的原因是1966年冬红卫兵外出串连,人口流动频繁,交叉感染严重。疫情发生时,县组织了300多人的医疗队, 分赴各区抢救,北京、南宁、桂林都派了医疗队前来支援。1969至1977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发病率波动在21.34/10万至4.86/10万之间。
1986年县卫生防疫站积极订购流脑疫苗,并将疫苗随同计划免疫4种基础疫苗下发到乡、镇防保所,在农村进行预防注射。县防疫站深入厂矿、学校对易感人群众进行预防注射,到1990年共注射流脑疫苗5.6万人次。有效地降低了流脑的发病率。1986至1990年共发病129例,死亡7例。
麻 疹
1953年7、8两月,全县发病率905例,死亡19例。1956年12月至次年7月麻疹大流行,全县发病1.52万例, 病死741例。以文桥区为最严重,发病0.43万例,病死251例。1965年6月下旬,疫情突起,分别在石塘、城关、枧塘白宝凤凰5个区出现暴发流行。7月石塘区蔓延到16个小公社。 当月发病0.11万例。8月全县流行13个区68个公社。全年发病1.53万例,病死183例。 1975年冬,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效果优异,控制了流行,麻疹发病率、病死率大大下降。如1956至1975年的20年,年均发病0.54万例。1976至1985年,10年平均年发病仅197.5例。1986至1990年麻疹接种5.41万人,年均接种1.08万人,发病人数为64人。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1957年4月开始在局部地区发生, 6月下旬达流行高峰,7月下旬开始下降,发病面波及全县13个区镇,共发病0.59万例,其中以凤凰区为严重,患者0.2万人。1974年6月流感发病凶猛, 20多天时间内,流行到全县18个公社213个大队,发病3.4万例。县有关部门组织8个医疗队75人,分赴疫区与公社医疗队配合,发动群众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对疫村病家全民服药。现症病人隔离治疗,机关、学校、农村群众普遍采取用金银花等中草药煮水当茶饮,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7月底全部扑灭。1986年发生流感424例,其中东山瑶族乡发病371例。县卫生局组织防疫站、县医院等医疗单位组织联合防治队,深入疫区对病人隔离治疗,并宣传卫生知识。1987年发病57例。1988至1990年未发生流感。
狂犬病
解放前,任其流行,无人过问。解放后,国家把狂犬病列入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管理范围,积极进行防治。对被狂犬咬伤者,自使用狂犬疫苗预防注射后,对控制发病效果显著。为了杜绝狂犬病的染源, 1962年、1970年、1982年和1984年,县人民政府曾4次发出布告,号召扑灭狂犬和未经注射狂犬疫苗的犬只,开展群众性的打狗活动。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