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全州志 > 第二十八卷 医药卫生
站内搜索:

第一节 医疗网点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县级医疗单位
县卫生院 民国29年(1940)10月10日,始建全县卫生院。31年9月在庙头石塘、界首、龙水建立分院4所。 33年日军入侵,卫生人员疏散,医疗设备尽毁。34年光复后,卫生院恢复, 暂借新兵征集所旧址临时开诊。时有卫生技术人员21人。35年广西省善后分署补助225万元(国币) ,县拨款28.23万元(国币),才重建医院,地址在今建设街。当年全县痢疾大流行,县卫生院由国民党部队第九防医队接管。
县人民医院 1950年4月,县人民政府接管原县卫生院。同年5月与县委卫生所合并成立全县人民政府卫生院。院址在今建设街。
1956年2月,全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改名“全县卫生院”,同年6月又改为“全县人民医院”(院址在桂黄路) 。 将防疫股划出, 建立卫生防疫站。1959年改称“全州县人民医院”。1968年12月与卫生科合并组成全州县卫生工作站。 1970年8月,恢复建制,称全州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1985年进行机构改革,实行院长负责制,干部实行聘用制。院内设办公室、医务处,总务股、财务股、门诊部、住院部。1990年增设综合科、公费医疗门诊部。
1950年始建院时,只有简易病床15张,编制8人,其中院长1人,医师3人,护士2人,工作人员2人。 当时医院组织中、西医、药人员赴农村巡回医疗,开展防病、治病工作。1953年, 县人民政府拨款在桂黄路118号处,兴建砖木结构医疗室1栋869平方米,设病床39张,同年7月成立院务委员会, 院内设卫生防疫股、医疗预防股、总务股,人员增至3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名。 1957年兴建隔离病房、手术室各1栋。1958年将原门诊部改作病房,门诊迁至森工局。 1962年上级拨给15毫安X光机、万能手术床、无影灯、膀胱镜、麻醉机等医疗器械, 病床增至100张,职工99人。1964年建立理疗科、病案室、供应室、内腔窥镜室。广西壮族自治区调给救护车1辆。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医院、卫生所工作受到一定干扰。打倒“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后,医院工作恢复正常,并建立院长、科主任两级业务指导系统。1978年底,病床增至200张,职工13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5人。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弘扬白求恩精神, 实行院长负责制,职工岗位责任制,取得可喜成绩。临床科室由1985年的5个增加到1990年的8个, 即内一、内二、内三,外一、外二、妇产科、儿科、综合科。另有化验室、放射、药剂、供应、门诊部、公费医疗门诊部、心电图、B超室、理疗等9个医技科室。职能科室有医务科、 总务科、财务科、病案室、护理部、院办公室等6个,大、小班组共41个。新聘10名科室主任、11名护士长,加强了临床第一线的技术骨干领导力量。1985年至1990年共收住院人数5.63万例,有效率达92.8%,病死率2.8%,病床使用率112%以上;业务收入共1310.42万元,购大型医疗仪器15台、件,价值20余万元;共撰写论文204篇,被各级刊物发表16篇, 大会交流58篇,获奖6篇;开展三级肝管取石,经皮肝穿胆道造影、细菌培养等新项目共16项。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