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传记
站内搜索:

石霜:临济七世祖楚圆禅师

2010-12-24   发表:

       仁宗慕名,赐紫衣师号
      北宋初,经过几朝崇佛,佛教进一步中国化、禅学化, “天下无寺不禅”。学禅参禅风靡一时,朝廷显贵、文人学士,争相与禅师结友论道。真宗时的驸马李公武、翰林学士杨大年就与楚圆相聚论道常及通宵达旦,诗偈相酬达一年多,一时传为美谈。李公武(遵勖)为宰执崇矩之孙,曾任节度使,有文武才;杨大年(杨亿)以文著称,曾奉诏编《大藏目录》校刊《传灯录》。临济宗传至省念门庭始盛,其再传弟子李、杨和楚圆,都是由儒人佛的佛学家,相聚所论之道,其中心即为省念的禅学。宋仁宗即位时,杨已辞世,李屡欲退隐,楚圆却远出游方,极难相见,仁宗总觉得是个憾事。
       景祐四年(1037),李公武感自己寿世不远,特邀居潭州(今长沙)石霜山的挚友楚圆人京。楚圆到京后,与李谈禅论道甚为默契。不久,李在谈禅中从容示寂。仁宗得知楚圆急欲南归,忙诏令见,意欲劝他留居汴洛。召见那天,仁宗正在欣赏一幅名家山水画人了神,见楚圆时来,说: “闻禅师能诗,何不就此赋诗一首。”楚圆想了想,提笔写道:
       那个岗头一撮山,何年写入画图间;
       依稀似我清湘景,只少虞妃泪渍斑。
       清湘县是楚圆的老家全州州治,汉代为零陵郡治,传说舜死葬于零陵,娥皇女英二妃追及湘水,挥泪滴成斑竹,城南昔有二妃庙。楚圆的诗极为平淡但饱含禅机:画是虚的,景是实的,参禅开始觉的是虚,悟道后见的都是实,山水毕竟为身外之物,不如人的自心开悟。仁宗读了楚圆的诗深知其决意南归,还是劝他留居汴洛。楚圆说: “皇上恩宠,臣万分感激,惜贫僧隐居山林多年,离不开相依的徒众。”仁宗只得吩咐左右: “既然如此,那就给禅师赐紫衣及慈明法号,以表朕心。禅师南归时,派专船相送。”赐紫袈裟,按宋代例规相当于三品官以上待遇,赐法号是对僧人的最高奖赏,故世称楚圆为慈明大师。
       楚圆乘官船南返时,已是宝元二年(1039)末,随行弟子多人。水上漂泊几十天,始驶进洞庭湖。一天清晨,楚圆醒起趺坐,众见他口歪眼斜,言语呆滞,知中了风,急得团团转,有的叹气说: “师父责平素呵佛骂祖,这回想必得了报应吧?”楚圆却不慌不忙地笑了笑,说:“没什么,我把它扭正过来就是了。”两手一扳,颜容蓦然恢复原状。隔一会,对弟子们念诵偈语:
     吾真非真,良工懊邈。水月寒潭,可雕可琢。随机兮忽长忽短,应器兮有清有浊。僧瑶僧瑶,头角头角。 日出兮西山,月没兮东岳。
      念毕,徐徐垂目,脸带笑容,安然人灭。恬静,旷达,从容,没有丝毫的恐惧,没有栈恋的苦痛。时为康定元年(1040)正月,寿年54岁。遗体运回其生前最后定居的潭州石霜山崇胜寺焚葬立塔。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