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的学员都是凡欲参加革命工作的知识青年(相当初中文化),通过一定的口试,即可到校学习。学员中除学生外,尚有少许原小学教师和职员一类的人,游击队的同志只有个别被批准参加学习(因当时他们负有保卫、巩固红色政权的重任)。学员来源年龄及不相等也较为繁杂(年龄最大的40岁左右,最小的才14岁),其中有一名为国民党黄埔军校毕业生,曾任国民党电台台长,名叫马亚中,男,30岁,系才湾金塘马家村人,另一名国民党武官,名叫杨左春,曾任国民党参政员,凤凰乡人,刘培玉同志(原公安局局长)发现杨左春有枪,报告上级对其进行了处理。
在学习安排方面,讲课的老师都是县委领导成员。如县委书记王斌吾曾作《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县长邓崇济作《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尹忠信部长给学员上《社会发展史》的课程,阐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定胜利。从而更加坚定学员的革命信心。还有其他领导也来校任教。老师上课讲话的重点,有时辅导写在黑板上,促使学员易懂易学。课后由校部提出讨论提纲,然后以中队为单位,在上课时间内分小组讨论,在讨论时采取启发诱导,步步深入的方式,鼓励大家提问题,大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疑难问题,由中队集中起来由教员解答。每学习一个单元,就把全体学员集中起来,由教师进一步解答问题,总结提高,然后,再学习下一个单元课程。学员每天六点半起床,跑步到河边,用河水洗漱。在上课前集中唱革命歌曲,午后,课余开展扭秧歌活动,气氛十分活跃。
在办学方面,发扬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办校一切从俭,课堂借用桂剧院,宿舍缺门少窗,不置办任何设备,大家都睡用稻草铺就的地铺,男同学睡外屋,女同学睡里屋,中队长睡隔壁。宿舍三用:一是夜晚睡觉;二是白天用作小组讨论和中队开会;三是下雨天做食堂。全体师生都是供给制待遇,吃大灶,学员每月可发五角左右的零花钱,只够买笔记本或者一条毛巾。
在开学初期,一方面搞好学习;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警惕,防止敌人破坏。学校除了工作人员配有枪支外,特选出一小队可靠的学员,发给枪支,夜晚轮流站岗放哨执勤,保护学校的安全。
学习中期(一九四九年年底),当时全国还有些地方没有解放,解放军正在前方打仗,农村要迅速征购公粮支援前线,由于县区干部少,县委决定:把干校学员抽调出来,分配到各区支援征粮工作。通过征粮,给学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当时,周敏辉带一队学员跟随县委组织部长王广泰到咸水区(包括绍水乡)征粮,协同区长唐少文把学员分成数个小组,分片包干突击征粮工作。谷顺琇负责一个小组包干鲁塘、古留、洛江片;蒋立宋小组负责白沙、桐油一带;另外几个小组负责其他片。征粮的政策是:田多的多出粮,累进计算法。结果总是地主出粮多。
工作组入村不久,庙头、文桥、白宝、石塘各地土匪蜂拥而起。由于警惕性不高,麻痹大意,桂北反共救国军司令赵壁,夜袭鲁塘征粮点,区武装队损失10多支枪。此后,周敏辉便与李青带上枪支,从咸水到界首(解放初归属全州县管辖),沿铁路两侧村庄,检查督促征粮工作。周敏辉到咸水征公粮遇到围攻,谷顺琇同志被抓(后被救出)。
学员通过征粮工作的锻炼,不仅取得了工作经验,还进一步树立了艰苦朴素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提高了警惕性和对敌斗争的精神。但也有学员经不起艰苦生活的磨练,经不住敌人的恐吓、引诱和糖衣炮弹的袭击,中途掉队了。
征粮结束后,学员回校继续学习。一九五0年三月六日举行结业典礼,三月七日全体学员奔向工作岗位,干校办学时间仅有三个月。
结业时每个学员都要通过自我鉴定、小组、中队和校部鉴定。这时的学员已不足400人。大部分学员分配到区政府工作,只有少数留在县党政、企事业单位工作。
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四十三个春秋过去了。回忆往事,全州县人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取得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城乡两个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运动的胜利。在这一系列运动中,干校学员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前改革开放大潮中,大多数仍在发挥余热。学员们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涌现出了大批人才,不少人已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担负起革命的重任。在全州担任过县长的有廖耀迪、谷顺琇,担任过部长的有蒋家修、伍光英等。简言之,在全州党政、企事业单位中,处处有干校学员辛勤耕耘的足迹,干校撒下的革命种子,已经到处开花。所以,当时县委决定:开办一所干部学校,招收一批进步爱国的知识青年,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学习革命理论和群众工作方法,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心,然后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这项决策,无疑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