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
自广西兴安县城往北15公里左右,就是著名的界首镇。湘江上游,自镇区东边缓缓而过。岸边,一座古老的祠堂,大门上刻着“三 官堂”三个大字。这座现已改名“红军堂”的建筑,就是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当年指挥红军渡江的指挥所。
江水平静地流着,碧绿碧绿的,两岸是密集的灌木,也是碧绿碧绿的,极目望去,是一道怡人的田园风光。
但是,疲惫的红军将士们谁都无心欣赏风景,那时,他们心里只有一个词———突破。从中央苏区出发时,他们根本想象不到,这场 战斗竟如此惨烈,如此艰难,牺牲如此惨重。正如71年后,我们站在江边,心中只有无尽的感慨。
长征出发后,一个月内,红军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界。
红军西进时,左翼一军团,随后九军团;右翼三军团,随后八军团;后卫五军团,成甬道式保卫中央纵队在中间行进。按时任一军团军团 长林彪的话说,是两个轿夫在抬着轿走路。而且,队伍辎重过多,带上了许多坛坛罐罐,如笨重的印刷机,就像大搬家,行动异常缓慢, 一天只能走四五十里路,甚至更慢
这种笨重的大规模西进,使红军过早暴露了战略目标。同时,也给了蒋介石充裕的时间调兵遣将,部署湘江战役。他调兵数十万,在 潇水以西、湘江以东的兴安、全州、灌阳之间,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妄图全歼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
此时,辎重缠身、包袱沉重的红军队伍,已处于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不过,五路敌军中,仅湘军一路行动积极,其他四路行动较迟缓,此时本是红军最好的歼敌之机。但因当时的指挥者一心想进湘西与 二、六军团会合,错过了时机。在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下,11月25日拂晓前,红军在道县、江华间渡过潇水,钻进了蒋介石早已布好 的口袋。
事实上,绝境之中的红军仍有机会———桂系白宗禧既怕红军,又怕蒋介石,做出了既反共又防蒋、只追击不硬堵的决策,于11月 22日将主力由全州、兴安地区退到桂林东南的恭城龙虎关地区防堵,在全州、兴安一线留出一条通道。此时,如果红军能抓紧时间轻装 急进,则可在一昼夜间渡过湘江。但不肯丢弃辎重、背着重包袱的部队,仍按部就班,慢悠悠地行进,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11月25日,中央红军决定分成四个纵队,在全州、兴安之间渡过湘江。当晚,刘亚楼率领的一军团二师出湘江后发现,全州至兴 安的湘江防线并无敌人主力,全州空虚。但由于李德指挥延误,扼守湘桂走廊的全州古城终被先到一步的敌军占领。红军再陷绝境!
然而,绝境处仍有化险为夷的希望。
据情报,至27日,全州以南至兴安的几十里湘江依然空虚,如能阻挡全州守敌南进,抓紧一两天内快速过江,可避免重大损失。
但是,历史的结局却是那样的出人意料之外。行动迟缓的中央纵队仍舍不得弃掉辎重,本可一昼夜走完的路,走了两天多。这一迟缓 ,让红军付出了数以万计将士的鲜血和生命。
这时,蒋介石发现桂军南移后湘江不设防,大为震怒,即于28日严令夹击已渡过湘江的红军,堵击未过江的红军。
于是,一场惨烈的血战无可避免地到来了。进退维谷中的红军,走到了生死存亡的一刻!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