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寺,楚南第一名刹,座落在全州城西北风景绚丽的湘山脚下。据《全州志》记载,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四月,高僧无量寿佛爷云游到湘源县(今全州),登湘山笋布台,凭高远望,只见湘山72峰竞相耸秀,五华围绕,三水汇流,左有钵盂山,右有圣禅岭,前览州城,背依湘山,绿水如带,雄山似簪,钟山川之灵秀,集天地之精英,遂决意定居于兹,“剪棘结茅,躬畲自给”,开创了净土院,传播佛教。
“天下名山僧占多”。湘山寺,素有“兴唐显宋”之誉。寿佛爷自创办净土院,躬身讲经、传佛,历经了唐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懿宗十代皇帝,佛教传播声名远扬。宋朝时,宋徽宗、高宗、宁宗、理宗四位皇帝先后五次加封净土院;宋真宗(赵恒)在景德年间将净土院敕改为“景德寺”,更额为报恩光孝掸寺;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宋徽宗(赵佶)皇帝南巡,亲临湘山礼塔,把景德寺敕改为湘山名刹,湘山寺乃由此名于世,名声大振,进入鼎盛时期。红门楼、玄武门、山门、大雄宝殿、真武殿、寿佛殿、布经楼、大悲阁、伽蓝殿、天台院、大施堂和敕书阁等占地18000平方米的森严高大的建筑群,遍及湘山山上山下,一直延至万乡河之滨。那时候,湘山寺有31处奇岩异洞,12口清泉甘井,供游人息慧揽胜.湘桂两省的善男信女,一路香火,一路钟声,汇聚于古寺中.湘山寺以其规模浩大,号称“楚南第一禅林”。
“未探桂岭千峰秀,先览湘山一段奇”。湘山之奇,奇在峰峦蓊郁,岩洞幽邃,禅院崇隆,洞奇泉清,引北宋诗人范成大高歌。撰写《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笔下的《平妖传》里也曾描述到了弹子和尚云游湘山寺的盛景。黄庭坚、徐霞客、王夫之、解缙等骚人墨客都身临胜境,舞诗泼墨。1943年4月1日,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将军空前的万人追悼大会就是在湘山寺举行的。毛泽东同志题的挽诗是:“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的挽诗是“黄浦之英,民族之雄”。朱德和彭德怀的挽联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戴安澜将军的忠骸权厝在湘山寺里。遗憾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那段无情的苦难岁月,1945年湘山寺在日寇兵败的铁蹄之下,焚毁殆尽。
现存的湘山寺由放生池动物石雕群、洗钵岩泉、寿佛殿、妙明塔、飞来石、观音殿、赵炳麟墓、康熙崖刻、狮子岩、柳山寸月等风景组成。
放生池动物石雕群
位于湘山寺大雄宝殿前,占地414平方米。据考证,放生池始于南朝梁武帝崇佛而置。湘山寺自公元756年寿佛爷建寺始就设置了放生池,供前来进香朝佛的善男信女们买蛙、螺等小动物到此放生,以示行善积德,对佛教的虔诚。清代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湘山寺佛门主持顾名师依石势雕刻成生态各异的动物精雕品。大有龙、凤、狮、麟,小有蛙、螺、蚌、蟹,天上、地下、水中、云空的飞禽走兽,共20余尊动物精雕品:雄狮戏子、麒麟呈样、长蛇穿钱、云龙戏珠、仙鹤孵蛋、老僧护池等,错落有致,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精品.
放生池唐国辉摄
洗钵岩
洗钵泉又叫龙泉,四季不溢不涸。清初时,著吕画家石涛在湘山寺出家为僧,一日三餐都在龙泉中洗钵,所以改称洗钵岩泉。
寿佛殿
座落在湘山寺的笋布台上,因纪念湘山寺的开山祖师全真和尚(即无量寿佛爷)而建.殿内供奉着无量寿佛爷的镀金塑像,垂帘、挂帐遮掩.寿佛爷名全真大师,俗姓周,别号宗惠,湖南郴州资兴县程水乡周源山人,著作有《牧牛歌》、《遗教经》、《湘山百问》,公元1101年宋徽宗加封全真为慈佑寂照妙应普惠大师.
妙明塔
妙明塔建于唐代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塔高五层;宋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改为七级;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宋高宗赵构赐名为“妙明塔”.妙明塔座北朝南,是广西最古的寺塔之一。相传塔底是一个岩洞,是当年寿佛爷打禅诵经之地,寿佛爷在洞中圆寂之后,乃修建了妙明塔以藏其骸。全塔下粗上细,塔高七层26米,底层直径6.8米,外八方、内六方,中空,内设螺旋砖阶,直达塔顶。层层设有回廊,木栏栅围,飞檐外翻,塔顶尖尖,形同珍宝葫芦.塔门上,中国著名书法家、原区政协常委伍纯道先生的绝笔“妙明塔”三个大字,溢彩流金,塔内镶有历代碑刻20余幅。
飞来石
位于妙明塔后,藏人文之胜,蕴书画之宝,刻有60余幅历代文人墨客的石刻.最大的一幅是明朝兵部右侍郎杨芳的《游湘山寺》,最有价值的当数石涛的石刻《兰花图》和安南国(今越南)朝驾使湛轩黄仲政的诗刻.安南国使的诗刻,这是目前所发现的外国使者在寺院中题词的唯一的一块碑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观音殿
殿内塑有观音高坐莲花台镀金像及金童、玉女虔诚拜佛像.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出生日)、六月十九日(观音出家日)、九月十九日(观音成佛日),湘桂两省的香客云集于此,顶礼膜拜,热闹非凡。
赵炳麟墓
位于湘山山麓,全墓系青石构造,占地半亩.碑文刻有清太子太保、两广总督、邮传部尚书岑春煊亲题的“清翰林院编修四品京堂掌京畿道监察御史资政院协理赵公竺垣之墓”字样。墓后立有两块大碑文,石刻《清史稿赵炳麟传》全文.
康熙崖刻
位于湘山寺西的半山腰上,它是清朝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康熙皇帝(炫烨)御笔亲题的.崖刻高2.20米,宽8.44米,面积18.57米.左刻“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三月”,中刻“寿世慈荫”四个大字,每个字高约1.70米,宽1.10米,面积达1.87平方米,中间上方刻有一个“康熙御笔之宝”篆体方印,边长约1蚣分。康熙的御笔亲题,笔力十分雄浑苍劲,风格迥异,一代帝王庇荫一方的豁达胸怀淋漓可见。
狮子岩
又名狮子庵,因岩口的“极乐庵”而出名,位于湘山峰峦中,方圆800亩,珍藏着狮子岩、慈慧庵、龙泉庵等名胜古迹。
柳山寸月
位于湘山寺北面(今内燃机配件厂后背山腰),原名北山。宋朝端拱年间(公元958年)柳开任全州太守,在这里设书堂课士,后人为追念他的政绩,更名为柳山。山上有一弯泉水形如寸月,四季长流不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