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历史
站内搜索:

全州大西江黄石坝

2011-03-20   发表:

       黄石坝分坝址、阴枧(暗渠)、明渠三大部分及附属设施。坝址在满稼村旁殿门前的炎井河上游,此处远距大西江3000多米,水位高、流量大,水势平稳,是拦河筑坝的最佳选择。黄石坝科技含量最高的是穿江阴枧工程。明渠中途流经梓溪村旁时,有高过明渠2米多的梓溪源小河横流阻挡而无法通过。由于梓溪源小河水源使用权为邻村所有,先民只得费巨资从江底连接沟渠,开一地道用石板筑成阴枧,俾小江之水由上过去,堰沟之水自下通流。在当时没有任何测绘技术的条件下,阴枧历经六百多年的洪水横流冲刷,仍然完好,从中可见前人的聪明智慧。

       黄石坝堰渠上开有“和气坝”和“窗子坝”。从梓溪村到黄石坝坝首段,水渠下面有邻村梓溪村的水田,梓溪村原在黑水塘段修有坝塘,但由于水势湍急,其坝址常被洪水冲垮,毁坏农田。于是梓溪村的田主来大西江村与族老商量,大西江村族老宽宏大量,从黄石坝水渠让出十分之一的水量无偿给梓溪村的水田灌溉,族老们的做法受到赞誉,因此这个分水处又被取名为"和气坝"。堰渠流至东江庙,先辈在此处开设了个分洪闸口。这个分洪闸如同起调节作用的一扇窗户,能够防洪排涝,调节流量,故取名为"窗子坝"。

       为方便村族吃水和洗衣,先辈在进村的堰渠边还专门修建了半边丘、小沟门前、八字门头等多处供挑水和洗衣的埠头,埠头全部用青石条和石板构筑,非常牢固且使用方便。

堰渠绕村而过为村民提供生活方便

       黄石坝的建成使大西江所处的平坦肥沃之地得以开化,让当时大片的原始荒野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富饶乐土,并进而促进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自此,当地的农田开垦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百姓安居乐业,逐渐出现富户,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明朝中期当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仅大西江这个当时不足百人的小村就因此而崇尚科举,崇文识礼,出了“一名知府、三名大夫、四名知县”而闻名遐迩,显赫一时。

      (注: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毛泽东主席曾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地这样定位,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的准确把握,凝聚全社会力量治水兴水,加快水利建设已刻不容缓。)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