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全州县在基层党建中,探索出在自然村建立新型党群理事会的社会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综治水平的大提升。今年第一季度,该县的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位幅度在全区排名第一。
“乡镇党委、政府管不到、村‘两委’管不了、村组无人管”,是目前部分农村社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化解这个难题,打通服务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全州县的做法是在基层建立新型党群理事会。
“以前的理事会功能单一,组织分散,久而久之就名存实亡了。”全州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唐月亮说,新型党群理事会和传统的理事会不同,它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由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民主产生。成员5到11名,每届任期3年,可连任,“有经费,有制度,有生命力。” 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管”的方针,理事会成员通过走访群众、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形成议案,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然后,理事会联席会议形成决议组织实施。东山瑶族乡小林山村在理事会的组织下,村民出地、投工投劳,生态乡村建设项目仅10天就完成。
理事会整合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资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才湾镇毛竹山村理事会为该村葡萄注册商标,并到广东、湖北等地了解市场行情,统一组织外销,今年种植户户均增收达3万元。
理事会成员多由有威望的村民担任,是调解基层纠纷的行家里手。全县基层三分之二以上的纠纷通过党群理事会得到化解。
村党群理事会管理下的摄像头,与县“天网”工程实现联网,“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随时查看任何一处摄像头监控,提高了基层治安防控水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光强说。通过党群理事会管理下的公共摄像头提供的线索,今年该县破获多起飞车抢夺、命案等重大刑事案件,破案率明显提升。今年1到5月,全县“两抢一盗”案件同比去年大幅下降。
全州籍在外老板热情支持家乡党群理事会的工作,自愿捐助800多万元,加上县财政拨款60多万元,在理事会的组织下,各乡镇主要街道、村委会等新安装2000个摄像头,年底可实现200人以上自然村全覆盖。
全州县目前已建立村屯级党群理事会2760多个,覆盖了全县80%以上自然村。党群理事会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党员与群众的“粘合剂”、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全县已有193名理事会成员进入村党组织班子,成为基层党建“后备人才”。
(王滋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