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百姓还流传着“走南阳,学礼仪;走金山,吃饱饭”的口碑。南阳寺在以前的朝南乡内。金山寺当时的良田就有两百多亩,百姓说只要你走进金山寺,就有吃不完的饭,直到你把碗反扣,才不会给你添饭,不要说谢谢,下次还可以去吃,足见当时的盛况。有一断碑上也勒有“吾里金山寺素称丰盛为全邑第一”的碑文,可见,“走金山,吃饱饭”,绝非虚言。金山寺的山场业林也很大,从金山延伸到了南边的猫儿山。陈公的“恩赐禁碑”的禁款上写有“禁近地妇女不得藉采野菜为由,入该寺田地山场界内”,“金山田地判佃耕种,照额供租,不得抗欠及私行典当”,可见金山寺家大业大,有了官府的保护,景象繁盛,如日中天。
金山寺曾有一片“千人塔”(比较矮小)及三座墓塔,其中一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兴水利时弄去修水沟了,另外两座保持较完整,一座为金山归一和尚墓塔,另一座为崑山和尚墓塔。归一和尚墓塔位于金山寺遗址南侧约30米处,为三级石塔,造型简单朴素。崑山和尚墓塔位于遗址南侧约50米,与归一和尚墓塔相邻,为五级石塔,平面呈六边形,整座塔造型美观大方,纹饰繁缛,雕刻精美且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从雕刻的纹饰和做工来看,该塔耗资较大,没有一定的财力和规模的寺院是无力修建的。它是崑山住持提前十多年为自己修建的,期间不知道修建了多少年,由此可见寺庙当时雄厚的财力。此阶段大概就是金山寺的鼎盛时期。
根据崑山和尚墓塔后的碑刻记载,当时寺院的和尚有44人,法眷9人,其中监院(当家)就有三个,一般的寺院只设一个,说明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寺院。寺大规矩多,责罚也严厉,恩赐禁碑上有“不肖僧造费佛产,里排人(当地居民)等呈禀前任某公,驱逐另择本庵”(这大概也是分寺九练寺的来历),断碑上有“而明松不守清规”“以致连名具控”等记载。
如此大规模的寺院,做佛课就得有“教科书”——佛经。一本由明惠王选侍王氏发心重刊,明代高级官员陆光祖、钱谦益、周天成、吴崇宗及其他信徒助刻,约在明万历十七年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刻造的私版藏经《万历藏》便落户金山寺了。此藏经全藏678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鱼字,共收经、律、论、集、传等1659部,6234卷。如此高规格,庞大完整,而且全国少有的藏经能落户金山寺,又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它的声名和繁盛。该藏现移藏于山西省宁武县文化馆,部分卷册内盖有“广西全州金山寺常住”的长方形图记,是唯一可考的文字资料。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