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全州炎井温泉风景区的旅游线上有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清瑰宝。她就是位于大西江镇政府所在地大西江村(旧时称大石江村)的明清古迹及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可惜至今,她仍“藏在深闺人未识”。
一、精巧的村落布局
大西江村落的选址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村落南有领旨头(岩门前——茶树源——领旨头次气脉),西有大银角(古木峒——大银角——社塘边主气脉),北有枕头山(月形陡坡——枕头山次气脉),三面环山,丘陵起伏蜿蜒,中间为村落建筑,东面开阔平敞,犹如“太师坐椅”。村边两江环绕,水为财源。环水、面屏,即前有朝山,后有龙山,溪流从村前潺潺流过,似金带环抱,朝向取背山面水,村落座西朝东呈“葫芦”状分布。村内主干道如“龙”形伸展,鹅卵石镶成的大道,自东向西穿村落逶迤而过,道旁上下两个天然巨石岿然生根,当地村民称巨石为“龙霸子”即龙腿。当时一著名的风水先生在游遍青瑶峒后,就他最欣赏的地方题诗一首:“好个大石江,门前坦平洋;洋塘笔架砚,符山作印箱。”风水先生以旧时官员坐堂,案桌陈设作比,形象说明大西江村由自然地理形成的图景,犹如官衙坐堂姿势,意为象征出贵人。这种自然的神奇和异候,构成“官衙坐堂”、“紫气东来”、“三江财源聚金葫”之势的理想模式。村名“大石江”也因临江大石山(名“狮山尾子”)耸立,形似雄狮舞““青箩”(诗云“江似青箩带”),这种选择有赖于自然的造化和暗合而取(现称大西江村,其为音谬)。其表达出了先人的观念和意象,追慕的是一种理想的传统的家居环境,而这种自然的神奇和异候所昭示的也正是人们所渴望的,在这里,自然成了人们的一种精神象征和寄求。也体现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最佳境界。
二、厚重的历史渊源
“石江源远发石岗”,该村族蒋氏自梅潭而石岗,始祖潜江公自元末明初迁入万乡五十四都,初居城门口,次迁老屋场,定居大石江。(据该村族谱记载:大西江村始祖自元末迁入青瑶峒(今大西江镇所辖全境),初居城门口,迁居老屋场后,今大西江村所在地当时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凡放牧的耕牛总是自觉习惯地向现村中方向觅草食,甚至有时晚间就在林中草坪过夜。日子久了,前辈觉得既然耕牛是这样留恋这里,莫非真是和谐致祥吉地。于是,便从老屋场搬迁到大西江八字门楼一角定居,并把耕牛平日常睡的坪旷命名为“牛屋坪”。)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合族近700户,2500余人。明朝中叶以后,该村因科举,文风鼎盛,而代有“凤毛、麟趾”,人才辈出,为家族的兴旺,开骏业崛起时期。此期间,其后裔崇文识礼大修祠堂,建宅第,架桥梁,盖路亭,给该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著名的“八字门楼”、“黑漆门楼”、“八房宗祠”、“文冕宗祠”、“六合宗祠”、“上四房宗祠”、“下四房宗祠”、“桂联堂”、“敦本堂”、“亲睦堂”、“玉筍堂”、“归崇庙”、“关帝殿”、“凤龙桥”、“登科桥”、“石亭子”、拱桥头的“和谐桥”(亦称“孔桥”)、“四家火炉”和“六家火炉”古民居等精典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风水理念。如赋含灵气的登科桥和石亭子,它是科举文风时代“学而优则士”的缩影;拱桥头的“和谐桥”,亦称“孔桥”,她的造型是根据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为贵”的理念而设计,形似人的一个“鼻孔”(暗喻孔圣人是儒学的鼻祖),寓意让村里的年轻人借此发泄、消除暴燥脾气,促进与邻村团结,体现了“礼之用,和为贵”建设和谐社会的儒学理念;关帝殿内“僧道设坛祭神”,以清宁地方,消灾祈祥为目的的“太平清醮”,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道教文化在当地的传承。曾在桂北广泛流传的明末举人锡周公“领旨头”救闯王,而被清廷妖化为蜈蚣精投胎,惨遭五马分尸,坟葬五处的故事也发生在此村。
旧时,村中堂头、宗祠、庙堂、门楼悬挂有很多的匾额和木刻楹联,标以历史典故,寓教于乐,反映村中当时历史人物政治地位和宗族脉络。
“八房宗祠”。宗嗣分上下两厅,另加横屋。正屋家龛上方悬一木制金字匾,上书“石江源远”,字迹遒健有力。堂屋两侧照枋上共悬四匾,即“大夫第”、“博士”、“经魁”、“明经进士”。门站枋外有木雕楹联一幅,上书“竹径先型在,梅潭舊泽长”。“竹径先型在”,是引用西汉翊公清高隐居,三拒王莽的典故。赞颂先贤不趋炎附势的崇高品德。“梅潭舊泽长”是追溯发源宗支,远祖开立基业的德泽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宗祠正厅构造别姿,巧夺天工,村族先贤将“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一和谐的儒学理念溶入宗祠的构建特色之中。其“八房宗祠”正厅的四个大房柱,以内圆外方的四方柱取代传统的圆形柱。每个四方大柱由八块大而厚的木板将内圆柱围合规以成方,外加三个铁箍合成。他们将“内圆外方四大柱外加十二箍”这种别致的构造方式赋予特殊含义。四大方柱分别代表“忠、孝、礼、义”。同时,又暗合春、夏、秋、冬,以“备四时之气”。八块厚木围柱成方,代表和谐相处、和气致祥,以“和为贵”;圆柱规于四方柱内,代表心理和谐;四方大柱内圆外方,代表内和外顺;每个方柱外加三个铁箍束之,代表时常“以礼节之”。前人希望通过“礼”的作用将“忠孝礼义”、以“和为贵”的儒家和谐文化理念,在人的“心”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以此促进心理和谐。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