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写新区建设大手笔。“十二五”时期,全州县按照建设广西北大门中等城市的宏伟目标,突出“强工业、建新城、兴旅游”三大引擎,坚持兴业造城重振计划,着力于城北新区的开发建设。新区规划面积3.42平方公里,建成后的城北新区比老城建成区面积还要大,是全州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最大亮点和新的增长极。新区按照中等城市发展定位和“一年形成基本框架,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大见成效”的建设目标,突出项目带动,全面推进县城新区开发建设持续“升温”。投资2.2亿元的新区桂北、湘源两条主干道即将完工,今年底前将封油,并通电亮灯。投资450万元的新区段污水处理主管道埋设工程已完工,投资2400万元的县法院综合楼已竣工投入使用、投资1800万元的县中医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已经封顶,投资9000万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创业大厦,已完成单体设计和地质钻探,现正进行土建工程建设。县公安局综合业务办公大楼于12月6日已进行开工建设。全州高中分校、五星级宾馆和高层精品楼盘等后续项目正在推进中。目前,新区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全州县努力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五年来,全县共启动和建设城乡风貌改造、“污垃工程”、美化亮化工程等重大城市建设项目27个,总投资达63.5亿元,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打造特色旅游新品牌。未来五年,全州县将紧紧抓住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差异性旅游,重点打造湘山寺华南禅宗文化旅游胜地、天湖高山休闲度假区、三江口水上运动基地、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等特色旅游品牌。主动对接桂林至衡阳的旅游黄金通道,做强做大旅游产业。
结实农业、民生基础网。全州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广西生猪调出大县。“十一五”以来,全州县着力创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州县创建的“稻—灯—鱼—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成为桂北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样板。各级农业现场会多次在全州县召开。目前,全州县在322国道以及省道全石公路沿线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走廊。发展壮大了大米、禾花鱼、生姜、辣椒、槐米等农产品深加工。推进葡萄、提子、食用菌、生猪等产业化基地建设。先后获得全国中、早熟优质葡萄评比金奖、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称号等荣誉,湘山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同时,全州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支持农村公路建设。自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新修和硬化改造县乡村公路36条,总里程339.7公里。加大了农田水利、灌溉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得到了切实加强,投资1.82亿元的五福、磨盘等8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今年以来,全州县财政先后投入2.8亿元用于改善民生,1673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2000多名低收入贫困人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建成了6.5万平方米廉租房,县内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州县全面落实维稳第一责任,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一岗双责,全面构建高效联动机制。突出抓好信访维稳工作。抓好源头预防,建立项目引进、开工建设以及重大政策制定出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一级,消除在萌芽状态。着力在“事要解决、案结事了”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为主要内容的信访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大防控”专项行动,以及信访突出问题集中处理活动,全面构建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包案化解长效机制,化解了大量信访突出矛盾和问题。2009、2010年全州县连续两年荣获全市信访工作一等奖。在信访维稳工作中,全州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治安工作满意度。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应急机制,科学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重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倾斜。据财政部门统计,2006年以来,全县共下拨维稳专项经费达5300多万元。信访维稳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全州县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