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 时期,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全州县亦深受其害,造成了政治上的混乱和经济上的损失。由于极“左”思潮影响,在农村中一度取消工分分粮,在企业中限制和取消物资奖励制度,搞平均分配;“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多种经营,关闭自由市场,限制农产品上集市交易。尽管如此,全县干部和人民,迎难而上,顶住干扰,兴办了一批工业骨干企业;大力兴修水利,保水田由解放前的12.9万亩发展到42万多亩;大力推广双季稻,全州县的粮食总产步上20万吨的台阶。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 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251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加的速度是:1966至1970年为4.16%,1971至1975年为3.79%,但与应当达到的目标仍相距甚远。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后,“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点转移。在政治方面:县内用9年的时间,落实各项政策,平反冤、假、错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1983年8月后,对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进行有力的打击,同时又实行治安综合治理,形成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后,科、教、文、体、卫各项事业,更加兴旺。在经济方面:1980年以后,在农村逐步推行并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推动下,专业户、重点户和各种经济联合体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城镇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打破“大锅饭”,经济效益与职工工资挂勾;拓宽流通渠道,加强横向联系,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在企业内部,试行各种责任承包,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局面。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的情况是:1976至1980年是6.88%,1981至1985年是4.20%,1986至1990年是7.08%。
(四)
解放以来的41年中,尽管有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两次曲折,全州县社会主义建设成绩仍是巨大的。
以工农业生产总值而言,1990年达36275万元,是1949年的6.34倍(均按1980年不变价换算)。
全州县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县。 1990年产粮总数34424.3万公斤,在原有耕地基础上,是1949年的2.97倍,1987年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1989年入库原粮1.29亿公斤,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粮食交售先进县称号。特别是一造改变为二造,使全县的农业,起了历史性的变化。林业在解放后虽曾遭受三度乱砍滥伐的挫折,但经过努力营造,1990年有林面积233.57万亩,基本恢复到50年代的水平;县内四级林场办得生气勃勃,为造林绿化提供了经验。畜牧方面,1990年存栏大牲畜112649头,牲猪314747头,分别是1949年的1.83倍和5.35倍。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