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 仅次于猪瘟传染性的疫病。1982年,首次从兴安界首镇传入县内
咸水、
绍水等17个大队。 发病猪1460头,死737头,死亡率50.48%。1983年扩展到5个公社,发病猪7898头, 死亡1658头。 1986至1987两年,此病又在县境猖狂流行,患病死猪达7544头。从1987年秋起, 县兽医部门改单一的注射免疫为注射与口服加倍剂量的综合治理免疫办法。1987至1990年共免疫牲猪33.55万头,死亡率急剧下降。1989年仅死猪561头。1990年除
石塘等个别乡镇有零星发生外,死猪极少,此病得到有效控制。
猪肺疫 1986年至1990年之间,县境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1987年最严重。全县因此病死猪3399头,占全年牲猪死亡的32%。兽医部门及时采取紧急防疫措施. ,当即进行全面连续注射, 加强治疗并在疫区连年注射。1987至1990年共免疫牲猪23.04万头。此病有所收敛。
猪丹毒 从50年代起,历年部分地区流行,只要经常注意防治,发病和死亡率均不高。1980年,由于社队放松注射工作,全县18个公社,103个大队发生病猪4191头,治愈3503头,死亡688头,死亡率为16.42%。1986年之后,此病又在部分乡镇小范围内复发,由于抢救及时,病死猪由1986年的2346头,下降到1990年的614头。
五号病 系1980年从湖南冷水滩购进冻肉引起。先在
全州冷冻厂发现,后感染到咸水食品站,发病猪285头。县兽医部门获悉后,即赴疫区,将病猪及同栏猪急宰处理883头,才未扩散。1982年,肉商贩又从外地运入带有五号病疫的猪肉,避过检疫,在县境出售,疫情很快扩散到9个公社,35个大队和5个食品站,先后发病猪986头、感染耕牛3头。县当即成立牲畜“防五”指挥部,公社成立领导小组,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拔除疫点,控制蔓延。到1983年, 仅有1头母猪发病,立即处理,往后未见此病复发。1984年和1985年两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牲畜“防五”指挥部授予全州县为“防五”工作先进县。1987年,县兽医站唐逵、张学业、 唐兴金等7入因综合防治、消灭牲畜五号病成绩显著,获自治区农牧渔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还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每年冬有局部分生,曾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牲猪驱虫 以往未列入兽医防治项目。1989年秋,结合秋防注射,边打针边发药驱虫牲猪9万多头。 1990年,结合春秋两防,发药驱虫21万多头,后经抽样检查,疗效良好,深受群众赞许。1989年,张学业、蒋文魁等因对牲猪大面积驱虫成绩显著,获自治区农业厅科技进步四等奖。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