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至1990年,牲猪年均递增率5.15%,耕牛5.2%,人均畜禽肉品递增11.03%。畜禽养殖业中的两户(重点户、专业户)逐年增多。1990年有养猪“两户”842户,养猪11143头(含母猪759头) ;养牛户29户,养牛160头;养山羊36户,养羊1087只;养家禽731户,养鸡鸭63471只。才湾镇养猪专业户唐巧玲,年均养猪收入上万元。龙水村养母猪专业户蒋纯俊,饲养东山母猪6头, 年均向社会提供猪苗100余头。全年纯收入3971.25元,占全家总收入57%。 城郊乡柘桥村养鸡专业户伍红专,自1986年以来,利用新法养鸡,年均提供鸡苗300多只,其中1990年孵出雏鸡5万羽。
1990年,牲猪总饲养量64.05万头,耕牛11.25万头,山羊0.25万头,家禽129.61万只。与1985年相比, 分别增长28.56%、 28.86%、 74.8%、26.6%。畜禽内部结构是:猪占59.46%,黄牛占22.8%,水牛占15.6%,山羊占0.0011%,家禽占0.0234% (折算方法是:猪=0.3、黄牛=1、水牛=1.3、山羊=0.15、家禽=0.005)。
1982年各公社牲猪、活鸡、鸡蛋派购上调、内销任务表
表6~3
解放后部分年度主要畜禽生产情况表
表6~4
附:畜禽品改场(站)简介
县畜牧良种场
1966年始建。位于
枧塘乡塘福村公所白茆坞村西北,才湾镇南一村公所欧家岭村东北,邓吉村公所鲁板桥村东。场地面积约400亩,其中旱地120亩,经划定牧地2000余亩。
自建场时起,即养有摩拉牛3头(公牛1头),长白良种猪6头(公猪2头)。1971至1984年,饲养本地黄牛14头,水牛37头,本地母水牛与摩拉牛精液杂交的后代——广西新水牛16头,中国黑白花奶牛7头。1972年5月到1985年底,共产鲜奶28万余公斤。1973年起,对东山猪进行提纯复壮。1983年冬,建立东山良种猪场基地。1985年,养东山种猪37头(公猪1头),杜洛克猪3头(公猪1头),长白猪8头(公猪2头),培育出良种猪仔347头。
1986年4月,畜禽饲料按议价供应,成本提高,加之奶牛死亡6头,根据畜牧渔业厅指示精神,将奶牛全部出卖,并削减大部分东山母猪,余下48头由工人承包,分户饲养,所有饲料地也由工人承包改种柑桔。1990年,有工人7人,承包养东山母猪35头,长白公猪1头,种植柑桔60余亩。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