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具
人力机具 稻、麦等作物的割、打、晒、扬,1969年以前使用禾刀、箩筐、谷筛、禾桶、连枷(哈强棍) 、风车等手工工具;水稻改插矮杆后,难用禾桶打谷,1969年大新村试用737型人力打谷机,易操作,效果好,遂成为县内主要脱粒机具,此机为县农械厂自制,逐年增多,1990年全县有打谷机8.37万台。部分采取一机多用法,将耕整机的动力机,装于打谷机上,使用动力机械脱粒;现水田全用机械脱粒。
动力机具 70年代,县内购进46—16型收割机2台(手拖配套)和4L—2.5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15台,前者仅可旱地作业,后者仅可大田作业,均未能推广。
加工、运输机具
人力加工器具 谷物的传统加工器具有碓、臼、石磨、泥磨(砻)等。石磨是粉碎工具,泥磨专事稻谷脱壳加工。棉花加工有手摇轧花车、弹棉弓、手摇纺纱车等。油脂加工有碾槽、油榨等。民国20年(1931)以后,县城及
石塘一带,有脚踩轧花车和弹花机,专营棉花加工。
水力、畜力加工器具 县内历有牛、马牵引拉磨碎麦、碾油料籽粒的作法。。民国20年前后,引进牛拉轧花机。水力加工谷物,是为水碓,旧时以山川为多,素称该乡是“水碓舂米,鸭子薅田”的快活之乡。民国时期,油脂加工,改旱碾为水碾,用水力推动水鼓,进行粉碎。民国30年以后,出现水磨和水力米碾。
柴油、电力加工机械 民国37年桂光电厂始用机器碾米,为机碾发端。1967年大新村用打浆机加工饲料,是饲料机械加工之始。1969年城乡已普及机械碾米。1970年,全县有碾米机452台, 磨面机80台,饲料粉碎机64台,打浆机27台。1990年底,全县有碾米机2855台,磨面机202台, 轧花机8台,榨油机43台,饲料粉碎机378台,打浆机51台,榨糖机10台,基本实现农产品加工机械化。
1980年县农机研究所研制一台XL705型远红外旋流式粮食烘干机,每小时能烘湿谷250公斤,但耗油量大,转动欠灵,有待改进。
运输工具 农用运输工具有扁担、箩筐。1958年大搞车子化,曾制造不少木制独轮车和牛车,未久作罢。人力胶轮车1970年有419辆,1990年达1.76万辆。1975年有农用汽车1辆,1989年最多达224辆,1990年有201辆。
各种农业机械在县内的适应情况
1984年,县农机局对全县农业机械适应性能进行检查,其结论如下:
拖拉机 东方红—75型,马力足,只能用于平原地区旱地作业和农田基本建设。东方红—28型,适用于旱地作业中耕。丰收—37型,适应水田、旱地作业,但对粘壤土田,易破坏泥层。 手拖工农—12型,对水田、旱地及短途运输均适应。手拖工农—3型,适应水田、旱地作业,马力小,不适于耕层深的田块。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