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八年(1719),曾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仓场总督张伯行,向朝廷保举谢赐履。说他为官清正,可以重用。同时九卿也列名同保,于是世宗授赐履为天津兵备副使。康熙六十年(1721)又升为湖北按察使。后再擢升为山东巡抚。
雍正元年(1723)授赐履右佥都御史。清风亮节誉满京华。至雍正四年(1726),赐履以老病乞休。世宗为褒其节操,御笔题赠一“福”字匾额,旁注:赐两淮盐漕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谢赐履。
谢为人信宗质朴。有人赞他:“生平无诳语”。他自己也说过:“吾见世人调诳,亦欲效尤,无如口未开,而心已愧矣! ”他任户曹四年,住敝庐,冬仅羊裘一件,无衣更换。著有《悦山堂诗集》12卷。已佚。
谢济世
谢济世(1689~1756),字石霖,号梅庄,万乡桥渡村(今属龙水镇)人。幼年勤奋好学,聪颖, 读书过目不忘。 12岁曾代父作《观风制艺》一文,学官惊为神童。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乡试中解元,康熙五十一年(1712)成进士。人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检讨。为人刚正不阿,疾恶如仇。雍正四年(1726)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任不到十天,就以贪虐不法十大罪状上疏弹劾雍正皇帝的宠臣——河南巡抚田文镜,大逆帝意,被捕下狱。雍正下令由刑部审问。 当刑部尚书杜励讷审问谢济世是何人指使而诬告时, 谢济世回答:“孔孟”,又问:“何故?”答日:“读孔、孟书,当忠谏,见奸弗击,非忠也”。审理无结果。
后被充军到阿尔泰(今新疆地区)。初至得大将军顺平郡王福彭同情和器重,允许谢济世在营地开馆讲学著书。但同在营地的顺承郡王,却邀功心切,竟诬告谢济世写的《古本大学注》是毁谤程朱儒学,又兼讽刺朝政。雍正皇帝降旨立即将谢济世逮捕下狱候斩。雍正七年(1729) 降旨,写了《封建论》的灌阳人陆生楠在处死时,也将谢济世一同绑赴刑场陪斩(事前谢济世不知道) 。在阿尔泰受业的弟子10余人痛哭流涕,齐备香烛酒肉祭奠。陆生楠被杀后,在刑场暗怀雍正密旨的王将军才宣读对谢济世免死的谕旨。
乾隆元年(1736)高宗登基大赦天下时,谢济世才被赦复官。授江南御史,后改任湖南粮储道。乾隆七年(1742),谢济世微服私访,查获衡阳知县李彭和善化知县樊德贻在秋征中有贪污劣迹。便面禀湖南巡抚许容,要求惩办。但李、樊二县令俱系许容心腹。尤其是善化县令樊德贻,去年许容儿子结婚时,樊派人去苏州采办大批珠宝首饰、绫罗绸缎,贿送许容,赢得许容宠信。因此,许容存心包庇。先是许容派衡阳通判方国宝来劝说谢济世不要上奏,谢不允。就暗示藩司(布政使)张灿、臬司(按察使)王玢密谋诬告谢济世“行为不检,超越权限,干预非本职之事;并营私剥民,应当治罪”。清廷即派湖广总督孙嘉淦协助许容审理谢案。岂知孙嘉淦与许容是一丘之貉,相互勾结,草率结案,给谢济世作出:“革职,杖一百,徒3年” 的处理意见,准备上报朝廷。幸有漕运总督顾琮,都察院左都御使刘统勋、都察院协理浙江道事、云南监察御史胡定等仗义将此案原委真相如实上奏。乾隆才下旨:“着户部侍郎阿里衮以钦差大臣身份,偕同刑部郎中李钟份及御史胡定等前往长沙查实处理。”
5/2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