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境民间,历来有爱好者自发组织聘师教练武术。也有少数习文练武学馆,培养武术人才。自清初至嘉庆三年(1798)戊午科止。全县考取武进士的有邓学深等10人;武举人有倪庆举等165人。民国23年(1934) 至29年,邑人武师蒋义庭在县城西门上码头(今和平街)连续带馆5班,学员110人,传授少林拳术。民国30年至解放初期,继而有武师陈光军在原址开班招收武生200余人。
庙头镇在民国期间也有武师唐祖武在湾山岗带班传授拳、棍、刀、剑武技。解放后, 从1975年起,武师唐锦辉在庙头贮木场开办武术班。1980至1985年连办4期,培训武生130余人。 至今李家村一带,每年元宵之夜,仍有聚集比武的盛会。1989年农民自发组织在
城郊乡飞机坪开办武术学校,教练5人,学员50人。1990年招收第二期学员50余人。
1976年至1980年之间, 武术活动曾在部分中、 小学校中展开,后因师资缺乏而停办。1977年春,
全州镇建设完小办业余武术班。同年冬,代表县参加桂林地区(以下简称地区)中、小学生武术运动会。
1981年11月, 自治区总工会在县举办气功、 武术训练班,学员93人,学习时间20天。1984年,县体委举办鹤翔庄健身气功3期,自治区总工会委派教练2人,每期学习20天,参加学习者140余人。 1986年至1990年,县体委、县工会、县老年体协分别或联合举办中、老年气功、拳术、剑术、迪斯科等学习班共40余期,参加练习者约1000人(次) (能者为师传授的未计入) 。1988年,县老年体育协会举办建设气功学习班6期,300余人(次)参加;又办大雁功、 拳术、太极剑学习班各1期,每期约50人(次)。1989年被评为自治区老年体育协会先进单位。至今县体育场上,每天凌晨,练气功、迪斯科、舞剑、击拳及其他自由体操者常有400至500人。场面热烈,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