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全州志 > 第二十六卷 教育
站内搜索:

第一节 队伍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清末民初县内高等小学堂中有举人、贡生、廪生担任教师。在私塾中也有学识较好的塾师。他们富有中国古代经、史知识,长于诗文;但不懂近代自然科学,所以学堂开设格致、算学等新课须到湖南桂南等处聘请新课教师。民国4至5年(1915至1916),有教职员40人。民国8至9年,有中学教师任教。其中也有不少学识较好者,如省优质师范毕业的县立中学校长余元,创立全县县立初级中学,善于筹划。民国16年,中学教师渐趋齐备,学识丰富,训导有方,为民国25年全县初中在全省“会考第一”打下基础。民国18年本县中、小学教师发展到300多人,在小学教师中也不乏优秀师资。是年县教育局对272名教师进行核查,其中获传谕嘉奖的有:龙祖荣(和睦初小校长兼教员) 、方智(绍溪小学校长兼教员)、董康(永昌小学校长兼教员) 3人。誉为“良师”的有:唐林楷(启明小学校长兼教员)、周之桢(宜湘新小学校长兼教员)、蒋文昱(西林小学教员)3人。其他受到赞许的80人。视学对他们的评语分别是:“办学热忱,执务勤恳”;“学识丰富,管训有方”;“善于启迪,讲解透彻”“教学成绩较好,父老信任”。以上教师在272人中占31%。其余有一定教学能力,基本胜任工作的154人,占272人的57.6%。但是小学教师良莠不齐,不胜任的有32人。各表现在“放任失职”、“不谙教学各法”、“思想陈腐”、“有不适教学的生理缺陷”,也有个别吸毒的,占小学教师总数的11.4%。民国21年至22年,一些学校择贤选聘,师资素质甚为可观。以民国21年始办的冠英堂小学为例。校长唐修甲,办学富有经验,推广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先进教学方法。在教师共同努力下,培育出来的学生诚朴勤奋、成绩优良,毕业考入全县中学的比率较高, 有时达录取数的25%。到民国37年中小学教师发展到771人。其中专科毕业的1人,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无考,中师毕业的87人,简师毕业的37人,师训班毕业的89人,高中毕业的50人,初中毕业的423人。检定合格的15人。小学毕业的27人,其他42人。
民国时期大多数教师思想品德较好, 其中还有不少从事革命工作的。如民国32年8月,全县建立第一个中共党小组, 共有党员4人,均分别在康强、表证、龙水中心校任教,从事革命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期间有邓崇济等20名教师为挽救民族危亡,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本县有54名中小学教师投入人民解放事业,进行武装斗争。其中王新国等8位光荣牺牲。 还有不少进步教师掩护同志,提供情报,策动国民党军政人员投诚起义,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