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全州志 > 第二十三卷 民政 扶贫 信访 劳动
站内搜索:

第三节 扶贫开发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一是培育优良品种。东山地处沙质漏斗型溶岩地区,储水性能差,地表水缺乏,加之以前乱砍滥伐森林, 水源枯竭,品种不纯,耕作粗放,粮食产量不高。1984年水稻亩产仅101公斤, 人均有粮不足150公斤,吃粮还要靠统销。1986年至1989年投资10万元,县农业局、县科委协助东山瑶族乡进行水稻品种改良, 培育适合高寒山区特点的三系杂交优良品种。1990年全乡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占总水田面积的80%,粮食总产由1985年的367.5万公斤,上升到706.2万公斤,增长92.16%。
东山、蕉江两瑶族乡还大力推广玉米杂优良种。亩产由原来50公斤提高到225公斤。
二是培训科技人员。 从1987年到1990年培训种植业农民16期,0.61万人次;养殖业6期1550人次。投资3.25万元。
三是发展多种经济。 1985年后用于开发性农业投资54.81万元。帮助东山、蕉江、白宝三乡种植柑橙510亩,3万余株;红枣700亩,2万多株;梨桃果木200亩,1万多株;三木药材1500亩。其中杜仲8万侏、厚朴8万株、黄柏4万株,种植杉木0.25万多亩。
四是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工业生产。 投资19.14万元,帮助蕉江乡开发铅锌矿。从1980年到1990年开采铅锌矿3.6万吨,产值1440万元,人均收入986元。支持自宝乡修建榨油厂。帮助东山、蕉江两乡贫困农民养殖耕牛、牲猪2000多头。投资22.6万元。
通过扶贫工作, 东山、蕉江、白宝3乡原有贫困户0.43万户,2.08万人,到1990年底有0.14万户,0.75万人脱了贫,贫困户由原来占总人口的30%下降为20%,解决温饱的0.29万户, 1.32万人。白竹村105户杂交水稻制种农户,有66户修建了新房,有11户购买了动力机进行抽水和加工。 东山瑶族乡1990年粮食总产及人均产量见上节,人均收入260元;蕉江瑶族乡粮食总产311万公斤,人均有粮213公斤,人均收入427元;白宝乡粮食总产551.5万公斤,人均有粮259公斤,人均收入371元。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老少边穷贷款
80年代前期,全州县争取自治区拨给老少边穷贷款1090万元,修建大渭洞电站投资40万元,水晶岗电站投资450万元,天湖电站投资600万元。基本解决了县内用电的紧缺问题,对促进全县水电事业,发展工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资金管理
扶贫资金的管理。自治区拨给县内扶贫资金指标,由县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管理,统管计划分配、资金使用和督促检查、结算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计划拨款、监督资金专款专用,检查使用效果;乡财政所具体掌握资金的使用,审查单据,凭证付款,到期结算,回收发展资金。其中指标使用、项目确定、具体收效见本节扶贫开发。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