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土乱堆、柴草乱放、禽畜乱跑、污水乱流”这是白宝村从前给人的印象。近日,笔者在白宝乡白宝村却看到这样的景象,幢幢新房矗立在绿树间,公路修到村里头,自来水流到家门口。该村村民唐文学高兴地说:“俺们这穷山沟里变化大,全托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福”。
白宝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石山少土地,资源匮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中,该村采取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方式,实行村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种养业主与贫困户结对子扶贫,解决了该村脱贫致富的具体问题。针对该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的问题,两年来,上级扶贫部门和后援单位桂林市园林局、县武装部、县检察院共投入使用项目资金90多万元,群众义务投工1万多个,修建了桐福村委至银石塘、鱼谷山至大法水等8条村级公路,使全村14个自然村通上了村级路。修建水柜11座,架设自来水管,解决了14个自然村的人畜饮水困难和灌溉困难问题,新建沼气200多座,入户率达32.2%,为群众脱贫致富推开了“拦路虎”。
“拦路虎”推开了,该村就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脱贫路子,力求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做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指标。两年来,该村新种梨子500多亩,速生林600多亩,红辣椒500亩,大西瓜600多亩,今年人均经济作物1.1亩,扶持发展养猪、养兔专业户35户。村民蒋作科自2005年养殖新西兰兔子以来,今年发展到100多头,年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蒋作科致富后与蒋太秀等10多户村民结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走上了致富路。村党支部利用这一机会,与上级扶贫部门大兴“造血”运动,去年至今,全村共开展各种技术培训12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600多份,使该村90%的劳动力都接受了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向外地输出劳力800多人,基本上每户有1人以上在外打工。目前,全村已形成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三大产业,一大批农户发起了牛财、猪财、兔财和辣椒财,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1723元增长到2006年的2412元,预计今年可达到27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