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教授太拼了,比农民还农民。”走进全州县东山瑶族乡,提起全州GAP金槐中心示范基地、广西植物研究所工作人员蒋运生的名字,没有人不知晓。这个本应该在实验室里吹着空调做研究的研究人员,却和农民们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山旮旯里安守清贫艰苦研究,只为帮助农民们种出高产量、高品质的金槐,为农民致富开辟出一条道路,被老乡们视为最贴心的亲人。
提到蒋运生,不得不提他为之付出多年心血的金槐。金槐,是从槐树中培育出的优良槐树栽培品种,因其产出的槐米呈金黄色,故得名为金槐。槐树是一种集材用、药用、食用及观赏于一体的优良树种,其干燥的花蕾称为“槐米”,属贵重药材,其中含有的芦丁具有抗菌消炎、抗过敏、抗癌防癌、抗自由基及抗氧化等多种活性物以及防止血管破裂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日用化妆品工业中。不同区域生产的槐米,其产量和芦丁含量差异极大,而药用槐树的经济价值主要取决于槐米中芦丁的含量。
在广西,成片大面积栽培金槐,全州县金槐GAP中心示范基地是第一家。全州县有着槐米生长理想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全州种植面积目前已达12万亩。然而,该县在金槐产业化种植中也碰到了不少问题:部分金槐品种槐米产量低,芦丁含量不高;部分农户采用传统的扦插或实生苗繁殖的金槐苗木建立金槐园,金槐结实晚、槐米产量低、芦丁含量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部分金槐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也挫伤了种植户们的种植积极性。
如何对这些低劣品种改优除劣,提高金槐种植经济效益,是金槐种植科技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基地建设主要负责人的蒋运生而言,更是一个巨大挑战。
为帮助当地农户增产增收,蒋运生不管烈日狂风,每天在基地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面朝黄土背朝天。为获得第一手资料,蒋运生出工比别人早,收工比别人迟,晚上还得整理数据。为解决全州县东山瑶族乡金槐连续3年不结槐米的问题,蒋运生在基地一住就是2年,累计工作时间超过500天。经年累月的枯燥研究,蒋运生进行了无数次的金槐品种选择、种植、嫁接、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实验,在金槐的规范化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当时就是心里暗暗想着,把全州基地当作最后的战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定要给当地老百姓一个交待,压力也就成了动力。”蒋运生在谈起那段清贫而又艰苦的岁月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带过。
蒋运生一头扎进东山,只要种植户碰到问题找他解决,他总是随叫随到。当地人被蒋运生的精神深深感动。全州县2000亩的金槐GAP中心示范基地面积大,基地农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为此,蒋运生专门举办技术培训会,用最通俗易懂的话向农户进行讲解,让农户都能掌握最基本的专业技术;在技术实地实施时,蒋运生亲自做示范,还对农户的操作逐个检查和纠正,直到完全符合要求为止。
在蒋运生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由他选育出的2个金槐良种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他以自己丰富的科学数据作支撑,制定了广西地方标准《金槐栽培技术规程》,总结和完善了一套金槐规范化的种植技术。为让技术更为普及,蒋运生举办技术培训班,广泛传授技术要点,有力推动了桂林市乃至广西金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子。
2015年,全州东山的金槐顺利结上了槐米,看着长势喜人的金槐,农户们脸上乐开了花。“蒋教授让我们这里的山旮旯也长出了‘金米’。”当地农户们说,就像金槐在山旮旯扎根一样,蒋运生踏实、朴实的形象也在当地人心中扎了根。
(记者 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