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内阁大学士蒋冕
明朝中叶有对亲兄弟,为同榜进士,后相继为尚书,各有建树。这就是全州的蒋昪、蒋冕。
兄蒋昪(1450~1526年),字诚之,号梅轩,嘉靖初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弟蒋冕(1462~1532年),字敬之,一字敬所,号湘皋,谥文定。蒋冕15岁中解元,25岁与兄中同榜进士,官至首辅,是广西人在封建社会任职最高的。
主昏政乱 持正不挠
蒋冕25岁入朝,62岁致仕,身历三朝。《四库提要》评价:“冕当正德之末,主昏政怠,独持正不挠,凡所建白,俱切时务。嘉靖初,大礼议起,冕固执为人后之说,卒龃龉以去,丰裁岳岳,在当时不愧名臣。”《明史》说他“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蒋冕正德十一年(1516年)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最高机务,面对的是最难伺候的皇帝武宗朱厚照。武宗在位16年,其中有7年在外巡游,常一出巡就是数月,有时长达一年。曾当过武宗多年老师的蒋冕,敢犯颜直谏。
正德十三年(1518年)六月,宁夏有边警,武宗想亲征,自称“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朱寿”,以边将江彬为威武副将军随行,令内阁起草命令。堂堂皇帝,怎能自封为大将军、太师?大学士杨廷和、梁储、蒋冕等力谏。武宗不听,内阁便集体“罢工”,蒋冕告假三月。他还上疏引英宗“土木堡事件”相谏。英宗为武宗高祖,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军分道入寇,大太监王振怂恿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阳和一战而败,行至土木堡被围,英宗被俘。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三月,武宗又准备南巡游玩。时江西宁王朱宸濠有异谋。阁臣及科道官皆切谏,武宗不理。朝臣们非常愤怒,先后五六批共100多人上疏。武宗大怒,将舒芬等107人罚跪午门外五日,晚上投入监狱。诸臣累累如囚徒,旁观者无不流泪。
两月后,宸濠果反。武宗借机南巡,令阁臣梁储、蒋冕随行,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江彬等皆随征。
武宗行至涿州,宸濠却被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仁(字阳明,明代理学大家)所擒,距事发仅35天。捷报传来,武宗扣下不公布,继续南下。梁、蒋两人连连上疏请回,武宗无返京之意,并令王守仁重新放宸濠于鄱阳湖,待亲自擒拿。正德十五年正月,在南京举行受俘仪式。武宗命设一广场,竖“威武大将军”旗纛,亲自与江彬着戎服出城,令各军四面围住,方将宸濠放出,去了桎梏,亲自擂鼓而擒之,然后奏凯入城。
正德十五年(1520年)八月初八,距捉住宸濠已有一年,梁储、蒋冕上疏八九次请回京。武宗不听。时行宫里有屡见妖异之传闻,谣言百出,人情汹汹。七月,梁、蒋两位老臣哭谏:“手疏跪行宫门外,历未至酉(下午3时至7时)。帝遣人取疏入,谕之起。两臣叩头曰:‘未奉谕旨,不敢起也’。”那时梁储年已八十,蒋冕也近六十。武宗只好答应返京。
九月十五日,武宗返京路过清江浦,自驾小舟捕鱼,不想一网撒下,船翻落水,虽有小太监赶紧救起,只因他一向沉溺酒色,身子虚弱,自此便得了病。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死于京城豹房,年仅31岁。
武宗死时,已有反意的江彬恰好不在,杨廷和与蒋冕、毛纪等谋杀江彬,于是秘不发丧,以坤宁宫安放兽吻(装饰门环之具)为名召江彬入,将江彬擒拿,解除了朝廷一大隐患。
恪守“大礼” 抗疏切谏
武宗无后,又没胞弟,内阁经请示武宗之母张太后,立兴献王之子、武宗堂弟朱厚熜为帝,次年改年号嘉靖,是为世宗。
世宗登极后,接受内阁大臣起草的《即位诏》,减免税赋,裁减冗兵闲官,停一切不必要的工役,清理盐政漕运和部分皇庄官庄,慎刑审,开言路,共遣散闲员工役等近15万人,减免漕粮153万多石,中外大悦。
因内阁有定国策、除奸佞、安社稷的大功,世宗破例封内阁大臣为伯爵。阁臣却不愿受功,其中蒋冕五次上疏辞封。
蒋冕后因“议大礼”触怒世宗。
这“议大礼”历经七载,很多正直的大臣为此丢官。
15岁的朱厚熜从封地湖北安陆进京当皇帝,即位第六天,便命廷臣讨议已去世的生父兴献王朱佑杬的尊号。杨廷和认为应尊孝宗(即武宗父亲弘治)为皇考,兴献王为皇叔考,母蒋妃为兴国太妃,自称侄皇帝,也就是先过继给伯父做儿子。因杨廷和声望极高,此议遂成定论,礼部尚书毛澄等群臣60余人,一致支持。
世宗不高兴,质问:“难道父母能更换吗?”责成礼部重议。两天后,世宗召见杨廷和、蒋冕、毛纪,想拉拢他们。三位阁臣及毛澄等却亳不动摇,坚持原议。
世宗无奈,便派太监到毛澄家长跪不起,并拿出一袋金子送毛澄,说是皇上所赐。毛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请病假乞归。
这时恰有观政(指试用)进士张璁,窥测帝意,上《大礼疏》献媚。张的疏文称:众大臣所引的汉定陶王和宋濮王之例与世宗情况不同,他们都是先定为世子,养在宫中,再继位为帝,而世宗是直接入继皇位,不必“强夺此父子之亲,建彼父子之号”。
世宗看了张璁的奏疏大喜,说:“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令司礼太监将《大礼疏》送至内阁大臣,岂料杨廷和不屑一顾,鄙夷道:“秀才安知国家事体!”将疏封还。世宗又召三位阁臣谈心,说“至亲莫若父母”,并以手敕一纸交廷和,大意是:爱卿们说的都很有见解,只是我受父母之恩,无法报答,想尊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说话时还流出泪来。
三位阁臣回去商议,认为绝不能改变主意,便将手敕封还。消息传出,一些投机官吏摸准世宗心理,纷纷表示支持张璁。于是世宗信心更足。
这时,兴献王妃蒋氏到达通州,闻知朝中定议要世宗称孝宗为父,称丈夫为皇叔父,大怒道:怎么可以把我的儿子变成别人的儿子呢?遂停滞通州,不肯前行。
世宗13岁丧父,与母情深。他哭诉于张太后,表示愿避位归藩,不当皇帝。张璁更主张由皇帝自作主张。不得已,杨廷和等与皇帝达成妥协,尊孝宗为“皇考”,兴献王为“本生父兴献帝”。
杨廷和虽让步,但授意吏部于年底将张璁派往南京任刑部主事,并传话给张璁,让其不再为难内阁。
但世宗总希望在“帝”前加一“皇”字,于十二月下谕,声称是张太后的懿旨,说自己贵为天子,对生身父母必须极其尊敬,否则就是不孝。
蒋冕却认为这是为一己之私。就在君臣争执不下时,一把大火解了围——嘉靖元年正月,世宗祭完天地刚回宫,乾清宫发生火灾,烧去房屋数间。蒋冕等遂上疏,止加“皇”字,说郊祀时万里无云,何故大礼成而有天变?又火起不在他处,何以迫近清宁后殿?一定是列祖列宗示警。
皇帝迷信鬼神,暂时打消了加“皇”的念头。
不畏威权 致仕还乡
大礼初定,潜伏的矛盾却在继续。世宗因不能满足私愿,“常忽忽有所恨”;张璁因迎逢上意,到南京后与刑部主事桂萼、兵部右侍郎席书等结成集团。嘉靖二年(1523年),桂萼上疏,请改称孝宗为“皇伯考”,兴献帝为“皇考”,再另立一庙以祀“皇考”。同时,有人攻讦内阁“擅威权以移主柄”。阁老们也不妥协,二月十五日起,变相罢工。蒋冕借口“素有羸疾……今贤俊满朝,岂少一羸疾无用之老臣”,请求退休。
皇帝三次派太监到杨廷和、蒋冕家催促上班。二十一日,又派内织染局右副使到杨、蒋家催促,阁臣这才上朝。但世宗罢免了毛澄。
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杨廷和见皇权和阁权的矛盾仍不可调和,便致仕还乡,蒋冕继任首辅。皇帝又罢免礼部尚书汪俊,“用席书代之,且召张璁、桂萼入京”。世宗软硬兼施,一来杀鸡儆猴,二来充实自己的力量。可蒋冕要求归田时,世宗不同意,说:“朕方倚任,共图治理。建室礼仪,朕自裁定。”
蒋冕看出南京集团来势汹汹,便于三月二十六日上疏,引古人语“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认为自己作为首辅,定决议时明知不对而无法改变,是不称职,应该离职。
世宗甚为不悦。四月二十二日,蒋冕复请罢建庙之议,又说席书等推崇祀享之事,与自己“无一语不冰炭相反;今席书来,则臣之当退无可疑者”,疏中再以天变为言。世宗不再挽留。五月,蒋冕致仕还乡,任首辅仅两月。
蒋冕辞职后,毛纪继为首辅,仍不改初衷,“其代冕亦仅三月”。而迎逢帝意的张璁、桂萼,分别于嘉靖五年和八年入内阁,但不得人心,“举朝士大夫咸切齿此数人”,“众汹汹,欲扑杀之”。
蒋冕回乡后,对文教尤为关怀,给地方官提出很多建议。然而,这位“有古大臣风”的“理学名臣”,致仕三年后,还与杨廷和、毛纪等被下诏夺去职衔。直到死后,隆庆皇帝时才诏复原称,并赐谥文定。他著有《湘皋集》40卷,今存。